搞事情!HTC vive聯手oben,虛擬現實還能怎麽玩?

时间:2025-11-02 18:57:10 来源:其貌不揚網 作者:輕鬆玩樂團
   導讀:和Facebook不太一樣的是,HTC Vive挑選的這個合作夥伴以全棧人工智能技術見長,可以提供“全功能虛擬形象”,包括還原用戶真實形象的3D圖像重建技術、聲音模擬技術等。這家公司在去年底完成A輪融資後,剛被軟銀追加百萬美元級別的投資。

    一年一度F8剛剛落幕,讓人不得不感歎Facebook的確是個不斷搞事情的公司——除了宣布要進軍腦機互聯領域帶了一波小高潮以外,還和自己旗下的虛擬現實廠商Oculus合作、推出VR版社交平台Facebook Spaces,如今已經在Oculus Rift平台上有了Beta版本。
 
  無獨有偶,4月28日消息,虛擬現實領域巨鱷、以最佳沉浸感出名的HTC Vive也正式展露了其進軍VR社交的野心,宣布了與加州人工智能公司ObEN的合作。他們的合作夥伴ObEN是第一個在VR平台上接入微信功能的公司,這一次的Demo展示了用戶在HTC Vive平台上通過微信可以進行的各類互動。除此之外,微信端用戶還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把自己“傳送”到VR裏。
  
 
  和Facebook不太一樣的是,HTC Vive挑選的這個合作夥伴以全棧人工智能技術見長,可以提供“全功能虛擬形象”,包括還原用戶真實形象的3D圖像重建技術、聲音模擬技術等。這家公司在去年底完成A輪融資後,剛被軟銀追加百萬美元級別的投資。記者觀看了他們的完整Demo,認為有以下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第一,在VR世界裏,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像自己?

  如今的VR社交先驅者裏,既有把人物做成簡單機器人形象的AltaSpace,也有和Facebook一樣走卡通路線的vTime,還有引入真人模型的HighFidelity。
  
 
  vTime卡通化的avatar

  騰訊互娛的引擎技術中心負責人顧煜去年八月發布的署名文章中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除了VR本身的沉浸性以外,想讓人們真正能夠在VR社交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更高階、更多元化的互動體驗,可能還是得提供更好的avatar(人物形象)。

  與上文中提到的種種avatar嚐試相比,ObEN的技術無疑是提供了另外一條路線——通過3D圖像重建技術,提供與真人極為相似的avatar,同時降低製作難度。

  此前新浪在報道ObEN時提到,這家公司的技術隻需要用戶提供一張自拍照,就能迅速生成與真人相似的3D頭像。當然,提供側麵照片會對準確性更有幫助。

  包括HighFidelity在內的許多真人模型都會麵臨同樣的一個問題:“恐怖穀”效應。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宏提出了這個理論,認為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超過一定程度時,人類對其的反應會非常敏感,隻要有些許不自然就會讓人覺得僵硬可怕。包括《最終幻想之滅絕光年》等CG電影就是因此而遭遇票房滑鐵盧的,人形機器人也常因為這個原因受到大眾的質疑。

  如今,通過3D圖像重建技術,ObEN不僅能建立與真人相似的3D模型,還能夠對虛擬的人物的嘴型、表情、和眼神進行訓練和模擬,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達到了跨越“恐怖穀”的目的。
  
 
  ObEN的主頁上有兩位創始人的照片及3D虛擬模型,表情很真實

  “能代表自己身份辨識度的虛擬形象,很可能是下一代社交的基礎。”ObEN聯合創始人及COO 鄭毅對記者說道。

  比起多角度、多鏡頭拍照並最終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合成3D模型,這個技術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成像迅速,能夠輕鬆打破微信和VR之間的“次元壁”,可能會更適合如今不斷往移動端轉移的消費者。

  “VR社交能給VR的大麵積覆蓋帶來很可觀的機會,”HTC Vive中國區總裁汪叢青Alvin Wang說道,“ObEN開放API後,所有的Vive用戶都能在VR裏和他們的微信好友輕鬆、愉快地交流。ObEN也(通過生成VR短視頻)帶來了一種獨特的跟他人分享VR社交的方式。”

  第二,在虛擬現實社交裏,重要的到底是虛擬、現實、還是社交?

  正如顧煜所說,假如在VR社交裏,人們除了需要帶上笨重(且憋汗)的頭盔以外,社交體驗與過去殊無二致,那麽很難想象在最初對VR的驚喜消失後,還會有許多用戶長期留存。

  除了avatar更加逼真,有更沉浸式的體驗外,筆者對於虛擬現實社交的未來還有另外一個層次的想象。

  謝麗·圖爾克曾經說過,人們發明社交網絡與社交性機器人,使人們在不需要真正有情的情況下,體驗關心和陪伴的幻覺。與之相符,在過去的數年裏,不管是學者還是大眾,都提出過這個問題:社交網絡能否真正解決現代人的孤獨症?

  我們可能很難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然而社交網絡與VR結合後,的確可能帶來積極的變化——社交網絡不再囿於一閃而現的“想法”,精心雕琢的自拍照或是拍攝粗糙的小視頻,而是真正有了將線上的互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關心與陪伴的可能。

  在風靡全球的大型網絡遊戲《魔獸世界》裏,有一個一月一度的暗月馬戲團。每月的那一天,在暴風城主城外,一個深紫色的傳送門會出現,點擊之後,進入這個異度空間,就可以呼朋引伴衝下山,在馬戲團裏尖叫著被機器噴射到海水中,扔出無數個套圈,或者化身玩具賽車在賽場裏獨孤求敗。每當這個時候,對於玩家來說,線上線下的感覺就會無限模糊,由於身臨其境的興奮感,網絡的限製在某一個瞬間幾乎消失。

  引入了真人avatar的VR社交網絡,說不定就能成為這樣的大型遊樂場,隻不過活動可以自己選擇,而並肩作戰與互相陪伴的感覺,都會是真實的。

  可以看到在這次HTC Vive與ObEN聯合推出的微信VR體驗中,就有這樣的例子: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裏的傳送功能來到海邊,更能邀請朋友與自己來到海邊散步。在Demo裏,兩位VR用戶在海邊舉起自拍杆完成了自拍。這個場景還可以切換成摩天大樓、遼闊荒漠或者有著潺潺流水的鄉間木屋。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邀請對於微信端而非VR端的朋友也適用。使用手機版微信的朋友隻需回複一張自拍,VR用戶就能和自動生成的這位朋友的虛擬形象在VR世界裏玩耍。

  在這個過程中,ObEN的另外一個特點也顯現了——他們有著全球領先的聲音模擬技術,背景是UCLA與CalTech的聲學專家。所以在這次Demo中虛擬形象的聲音也能模擬出來,甚至與VR用戶高歌一曲。

  兩相結合,它可以在VR社交裏帶來擁有本人形象、聲音的逼真虛擬形象,隻要幻想一下開放了明星虛擬形象或獲得了明星的人工智能版權後粉絲的狂熱,就能明白這個科技會帶來多大的市場空間。
  
 
  《速度與激情》裏“The Rock”Johnson的3D模型

  而除了微信以外,鄭毅向記者透露,他們未來還計劃接入亞洲的社交媒體巨頭Line和Kakao。

  第三,人工智能的全棧技術吸引業界注意力?

  公開信息顯示,ObEN此前剛剛完成77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並在剛過去的2月份獲得軟銀旗下SB Next Media Fund的追加投資,成為這個專門投資人工智能的基金成立以來投資的第一家企業。

  軟銀最近在人工智能行業動作頻頻,除了ObEN以外,還巨資收購老牌芯片廠商ARM及投資OneWeb公司等等,引人矚目。除了看重人工智能行業以外,軟銀旗下這隻早期基金 HTC Vive選擇ObEN為官方合作夥伴的原因其實頗為一致——業界已經逐漸達成共識,認為隻有全棧的人工智能企業才能在未來有更強的競爭力。

  原因就在於,在人工智能時代,像過去一樣以平台化的模式給企業提供分離的解決方案會帶來許多不兼容、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想象一下你的虛擬人物的形象與聲音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一點微小的聲畫差距可能就會帶來非常別扭的感覺,這也是“恐怖穀”效應之一。

  “我們在AR及VR領域裏調研了大量領先的企業,其中ObEN是最讓我們興奮的一家,尤其是他們在人工智能方麵獨特的應用,”在宣布投資消息時,軟銀韓國的合夥人及董事總經理、SB Next Media Innovation Fund的董事總經理J.P. Lee對媒體說道,“他們在語音合成、圖像視覺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方麵都有著業界最好的科技水平,這個團隊經驗豐富、為了一個共同的願景而不斷努力——給每個消費者帶來個人化的人工智能體驗。”

  人工智能也可能會幫助VR社交繼續發展到下一層級——“我們希望成為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人工智能身份公司,從虛擬形象開始,讓每個人可以用人工智能去社交、未來要接入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圍繞個人的人工智能係統,讓每個人的人工智能可以擁有更豐富的功能。”鄭毅描述道。

(责任编辑:王宏恩)